深化内涵发展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——学院召开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座谈会

9月25日下午,学院在图书馆118会议室召开2025年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座谈会。学院党委书记杨彤出席会议并讲话,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员莹,党委委员、宣传和统战部部长王静宇,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、学工部负责人、教务处、各院部党总支书记、思政课程教师代表、课程思政教师代表以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座谈会。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高超杰主持。
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总结交流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经验,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,共同探讨提质增效的路径与方法。

杨彤指出,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优势,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,必须牢牢把握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使命,坚持以生为本,强化全党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政治责任。要精准把握学生作为“自然人”“社会人”和“职业大学生”的多重身份属性,围绕党的政治需求、国家战略需求、人民民生需求,以及学校发展、教师成长、学生成才等多层次需要,构建供需匹配、协同发力的育人体系。他强调,要坚定职业教育类型自信,着力破解认知偏差,引导师生树立职业尊严与发展自信,真正实现思政工作从“育知识”向“育人格”“育能力”的深层转变。
杨彤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:一要持续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内容与教法改革,贴近学生实际,整合优质资源,提升课程吸引力与实效性;二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,做到“盐溶于水、润物无声”;三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、多元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,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、学校与社会深度融合;四要夯实法治教育、实习管理等基础工作,健全师资建设、资源投入与评价激励保障机制;五要推动各院部制定课程思政行动方案,建立定期研讨与反馈机制,确保思政工作落到实处、见到实效。

高超杰在会议总结中提出具体要求:一是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,准确把握“大思政课”内涵要义;二是要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,强化示范引领;三是要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、校内外资源协同;四是要完善师资、资源与评价保障机制;五是各院部、各部门要传达好本次会议精神并制定行动方案,形成常态化推进机制,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见效。

会上,员莹从教学管理、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入手,强调要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的制度化支撑,推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,构建科学有效的育人质量评价机制,为“大思政课”建设提供系统性保障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孟昭阳发言

概论教研室主任陈翯发言

新思想教研室主任赵东雪发言

